山雨欲来的感觉让商克颇为不安,总是担心来不及完成他设想的布局。
一整个春节期间,他都只能独自抱怨时间太过紧迫,无处倾诉。
直到大年初八邮政恢复,他才有了可以吐槽一二的对象。
对于他的来信,简可秋很认真的回信。
鉴于那些看上去忧虑过多的内容,可想而知商某人在她心目中的形象正在向心系社稷的正面形象逐渐靠拢。
多数女人其实不喜欢这样的男人,但好在简可秋并不反感。
她反倒觉得有趣——商克的忧虑都是有逻辑可循的,而且很值得欣赏的一方面是他的执行力很强。
二人约定了同一班次的列车,到时候又可以一路同行返京。
返京前夕,商克决定借自家权利之便提早开始大型风洞的建设。
他煞有介事地对商与修说:“我在未央大学有个朋友说國家对航空技术方面不够重视,应该加大资金支持,他提议建造大型高速风洞,我觉得这挺有远见的,有利无弊。”
无中生友!
后者迟疑道:“你这个朋友是做什么的?”
商克含糊其辞但语气肯定地答曰:“是个搞飞机工程的。”
商与修“哦”了一声,点头道:“空口无凭,让他写个综述出来给我瞧瞧,要是有道理,那便宜早不宜迟。”
风洞用于模拟航空器在飞行中所受到的气流影响,从而验证航空器的气动外形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承受飞行中的各种力,其意义之重大可想而知。
流体力学极其复杂,航空器的合理性非常依赖实际测验,仅仅依靠理论模型进行计算是十分不靠谱的。
后世之所以能在高超音速飞行器方面取得傲人成就,尖端的高超音速风洞功不可没。
最早的风洞由莱特兄弟发明,十几年前亚美利加航空咨询委员会建造了首个可变密度风洞,六年前四川理工学院建造了首个压缩空气原理的瞬时超音速风洞。
商克听说伊凡罗斯的空气流体力学研究院宣称正在设计可以持续输出90米/秒(324千米/小时)风速的风洞,而本国似乎还未落实类似的项目,因此他决定帮忙推一把,尽快建造100米/秒和150米/秒风速的大型风洞。
许多时候,上头有自己人就是方便。
朝中无人莫做官,兜里无银不上京,只能说这句俗语绝非虚言。
父亲的反应完全在商克的预料内,毕竟这种涉及到大工程的事情于情于理都不该随便,他打算之后再找简可秋帮个忙。
次日。
临行前,一身轻松的商克顺路去证券公司分部看了看。
北化集团这几天的走势仍然平稳,全是小涨小跌,不足为惧。
怎么还不公布已经投产的消息?再磨磨蹭蹭的小心杜邦公司抢先上市。
商克恨铁不成钢的评点了一下,然后径直前往火车站。
客运列车在当晚经停滁州站,昏暗的灯光下想找人实在不容易。
花了好一番工夫,商克总算见到了简可秋的身影。
长及小腿的酒红色大衣、低跟的黑色短靴、神游物外的涣散眼神,她给人的感觉就仿佛一朵孤零零的玫瑰。
时隔半月未见,二人或多或少有些生分,聊了一会才又熟悉起来。
“你之后就要去邯郸了?”
“是啊,去部队办个手续交接一下就要走了,二十八号开课。”
“要去多久?”
“这个具体时长不能说,不过不会很久。”
“哦,知道了。”简可秋感到一丝油然而生的落寞,但语气仍旧平淡。
她觉得很可惜,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无论实际相处还是书信交流都聊得投机的家伙,结果却要分隔两地了。
“怎么?舍不得?”商克笑着戏谑道。
“那倒不至于,平常可以书信联系。”简可秋眨了几下眼,若无其事地说。
“是吗?嘴硬。”
“你想多了。”
于是乎,商某人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笑吟吟的盯着她。
简可秋不由得面露绯色,疑惑道:“你这么看我干什么?”
莫名其妙!就好像是在端详一件博物馆中的展品!
只见商克故作严肃地说:“欣赏一下简小姐你口是心非的样子。”
“……”简可秋无言以对。
至少在这方面,她远不是商某人的对手,完全被调侃得没了脾气,甘拜下风。
生活中有一种比较奇怪的现象——即便来去路程相同,返程的时间似乎会更快些。
一路上二人都在津津乐道,天马行空的谈论各种话题。
分别前,商克也没忘拜托简可秋找一下航空工程有关人士,有理有据的给出值得信服的建议书。
“这个非常重要,飞机技术日新月异。”他对后者正色道:“战争不远了,绝对不能在这方面落后。”
“嗯,我们学校航空工程也算有名的,提的建议应该有分量。”
简可秋其实不理解为什么商某人的知识面如此广博,仿佛了解一切事物,自己有时候都会被他提及的一些东西弄得摸不着头脑。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