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苏州瘟疫(1 / 3)

第69章苏州瘟疫

范府的拿着杀威棒的下人,躺在地上汩汩流血的贫民,文弱带着孩子的书生……

这一副景象怎么看怎么滑稽。

陈端生看了下小小的孩子,不禁嗔怪道:“你把大姐儿喊出来干什么?”小姑娘的脸色已经惨白,单薄的身影瑟瑟发抖。范官人见此,讷讷道:“我以为你出远门,怕大姐儿想你,所以这才找人来寻你。”

这个男人应该就是陈端生的丈夫,范秋塘。郑瑶打量这个男人,身材修长,面容清秀,不过气质过于文弱,很像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按照现代人的观念,是很难想象活泼坚毅的陈端生,会喜欢上这样一个文弱的男人。但是在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古代,盲婚哑嫁是常态。范秋塘的眉宇间有一股阴煞气,这代表他将有灾劫降临。在原本的历史上,范秋塘一说科场舞弊,二说继母控诉,被贬谪到边疆。也正因夫妻二人常年分离,陈端生倍感孤独,身体缠绵病榻。

郑瑶心想,他与陈端生既为夫妻,只要不阻挡陈端生的志向,她可为他除了这一劫数。

范秋塘眼见妻子陈端生和郑瑶对地上的贫民露出同情之色,心中不禁一紧。他深知自己的妻子性格刚烈,有着一颗慈悲之心,但他更担心因此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他轻咳一声,上前几步,低声道:“端生,你可知这些人都是乞丐,他们之所以受伤,定是有其缘由。我们若是贸然插手,只怕会惹祸上身。”陈端生闻言,眉头微蹙,她转头看向范秋塘,眼中闪过一丝不满。她轻声道:“秋塘,怎能因他们是乞丐就视而不见?你身为朝廷生员,应当为民请命,而不是置身事外。”

范秋塘被妻子的话说得哑口无言,他心中虽有不悦,但也不敢公然反驳。他深知陈端生的性格,若是强行阻止,只怕会让她更加不满。此时,郑瑶走上前来,她看着范秋塘,淡淡道:“范官人,这些贫民虽然身份低微,但同样是朝廷的子民。我们既然看到了他们的困境,又岂能袖手旁观?”

范秋塘被郑瑶的话说得有些无地自容,他只得点点头,不再言语。陈端生见状,心中松了口气,她转身对下人道:“快去请大夫来,为这些受伤的贫民诊治。”

下人闻言,连忙应声而去。不一会儿,便有几名大夫匆匆赶来,开始为那些受伤的贫民治疗。

陈端生又吩咐府中的丫鬟婆子,为那些贫民准备食物和衣物,让他们能够暂时安顿下来。

范秋塘看着妻子忙碌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他既佩服陈端生的慈悲之心,又担心因此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但他知道,此刻若是再出言阻止,只会让两人的关系更加紧张。

就这样,陈端生不顾范秋塘的阻止,救了那些乞丐。而两人也因此生了嫌隙,原本和谐的夫妻关系开始出现了裂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端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救助那些贫民的事情上,而范秋塘则因为担心事情闹大,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妻子。两人的交流越来越少,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然而,陈端生并没有因此放弃。她坚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改变那些贫民的命运。而郑瑶也一直默默地支持着她,两人共同为那些贫民争取着更好的生活。

最终,在陈端生和郑瑶的共同努力下,那些贫民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和救治。而范秋塘也在妻子的坚持下,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积极地参与到救助贫民的行动中来。两人的关系也因此得到了修复,重新回到了和谐的状态。郑瑶与陈端生共同安置了杭州城里这贫寒百姓。然而,郑瑶深知自己的使命并未完成,苏州的瘟疫依旧肆虐,需要她和陈端生共同前往治疗。于是,郑瑶找到范秋塘,决定为他算一卦,以解他即将面临的灾劫。范秋塘本对算卦之事半信半疑,但见郑瑶将他生辰八字,父母私密事,甚至母亲怎公死的都说出了。他便再无半点怀疑,随即请求道:“还请道长赐教!”郑瑶取出卦筒,轻轻摇晃,几枚卦象便跃然而出。她凝视着卦象,眉头紧锁,似乎在寻找破解之道。片刻后,她抬起头,对范秋塘说道:“范官人,你的卦象显示将有灾劫降临,但并非无解。”

范秋塘闻言,心中一惊,急忙问道:“那该如何化解?”郑瑶微微一笑,道:“解铃还须系铃人。你的灾劫,或许与你的心境有关。你平日里过于文弱,缺乏决断之力,导致许多事情无法妥善处理。若要化解此劫,你需改变自己的心性,变得更为坚强果断。”范秋塘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深知自己的性格确实过于软弱,许多时候都无法坚定自己的立场。如今听了郑瑶的话,他心中涌起一股勇气,决定要改变自己。

郑瑶见状,心中欣慰。她又道:“此外,我还需为你做一场法事,以祈求神灵庇佑,化解你的灾劫。”

范秋塘连忙道谢,表示会全力配合。

于是,在郑瑶的安排下,一场庄重的法事在范府举行。郑瑶身着道袍,手持法器,口中念念有词,为范秋塘祈求平安。范秋塘则跪在法坛前,虔诚地祈祷着。

法事结束后,郑瑶对范秋塘道:“灾劫已解,但日后的路还需你自己走。望你能够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